找到相关内容2155篇,用时2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试析印顺导师对咒语的态度

    “咒”:佛、菩萨等的真言,是“语密”。神教的手印,佛法也有了,是“身密”。“护摩”:火供(“佛法”所禁止的),成为利他的重要事业。……,“秘密大乘”也有相抱相合的(俗称)欢喜佛。适应与融摄神教,“...道理也是永恒的。不但这样,这些声音(文字)所传达的道理:“法(dharma)”,也是“明”(量,svatah-prāmānya),而且,没有错误的。也正因为这样,声音(文字)才可以作为一种获得正确...

    林光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90069049.html
  • 佛学的组织法

    福德、利他,而导入于出世法的大乘思想。多说佛陀及弟子的事迹、出家戒律和在家信徒如何修行等。经文是按法数的顺序相次编纂,从一法逐次增加到十一法,所以称为增一。  《杂阿含》偏重于教理的阐明,《中阿含》...二边,为成就戒学、心学,为成就法、义,所以设立律藏。  3.为对治心的见取,为成就慧学,为通达法、义,所以设立论藏。  贰?佛典的分类   一、三藏  佛陀的教法,经过弟子们几次的结集整理后,分为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11169144.html
  • 陈泉州:信、解、愿(2)

    传承下来的。  以上是五乘佛法,三乘佛法所说的是成佛的途径,有小乘、菩萨乘和金刚乘。小乘是跟罗汉学,解脱了;大乘显教是跟菩萨学,度化他人、度化自己,利他,最后证佛果;密乘呢,它有捷径的一面,就是把...办法。众生和佛的关系是师生关系,称佛为“本师”,自己是“弟子”。只要你愿意成佛,就可以!这个立足点在自我、心上。而从事实上说,成佛也确实是我们自己能够作主实现的。  有的宗教认为,宇宙万物都是上帝创造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0769443.html
  • 星云禅与人间佛教

    。大乘佛教的思想和实践对治了当时的经院、自私/—自闭佛教,旨在回归佛陀应世的本怀·大乘佛教慈悲和智慧的实践统一了人世与出世,达到利他的不二。这样,实践菩萨行的僧众又一次可以深入社会、利益人生。 ...持佛法上更是精进不息。与此同时,贫穷的寺院生活也给星云大师一种反面的启示:出家修行者个人应不积蓄财物,或者说应过著清贫的生活,但是,佛教事业却需要金钱才得以发展,而这种金钱的来源则可以通过利他的...

    学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1369450.html
  • 星云法师:佛教的净土思想

    弥勒菩萨积极救世的大乘菩萨精神。   释迦牟尼佛曾为弥勒菩萨授记,预言他将下生人间,于龙华树下成佛,分三会说法,度尽一切有情众生。从佛陀的授记和预言中,我们知道行菩萨道的人,是由利他中完成,继而...世间转化为安和乐的人间净土呢?我们为什么要追求不可知的未来,而不去落实现实国土的身心净化呢?   人间佛教的佛光净土是当生成就的净土,人间佛教的佛光净土认为入世重于出世,生活重于生死,利他重于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2369459.html
  • 论陕西佛教文化及其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

    弘阶段转变的策动地,也是中国佛教开始快速推进发展的前沿阵地。这主要体现在西域高僧鸠摩罗什至止长安译出佛典35部425卷,其中又以大乘经典居多,从此使大乘佛教成为中国佛教之主流,以利他、普度众生为特点...  论陕西佛教文化及其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陈景富  佛教起源于印度,但却在中国久盛不衰。无论从那个角度去看,中国佛教文化的丰富多彩、精美绝伦,都堪称世界之最。佛教传人中国至今,在经历了...

    陈景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92469537.html
  • 佛道与佛戒关系的浅说

    之物。某甲国王如法治之:‘驱令还俗’。”若有比丘能作如是师子吼时。有破戒者,闻是语已。咸共嗔恚害是法师。是说法者设复命终,故名持戒利他。以是缘故。我听国王、群臣、宰相、诸优婆塞。护说法人。若有欲得...、六通、八解脱、——诸漏已尽。无复烦恼。逮得己。尽诸有结。心得自在。)谓是最后身,究竟涅槃,便不复志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当知此辈皆是增上慢人(如法华会上五千退席——我慢(非正觉)、邪慢(非正等)...

    沈仁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0669585.html
  • 比较宗教学(2)

    只顾而不行利他工作的自私者。乘是乘用交通工具,也可解为交通工具的本身。大乘学者认为利他,广度众生者,就是修的菩萨行。菩萨行既能求解脱,也要度人解脱,所以菩萨行的本身就是航出生死大海的一艘大船,所以称为大乘。认为部派学者的思想,偏重于度而不轻言广度众生,所以被称为小乘。但在部派佛教的本身,他们固然不喜接受小乘的头衔,事实上他们的思想境域虽不及大乘佛教的开阔,部派佛教也未必仅是的,否则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5769631.html
  • 中国佛教文化论纲

    之处。按照方立天先生的说法;“他们都是古代东方学者对人类自我反思的认识成果。”他们同样突出道德价值的重要意义,重视内向自律的修养方法和强调人性本善,同样重视理想人格的塑造。特别是大乘佛教以“利他”...约束人际关系的伦理规范,不可能舍弃对现实社会的道德责任。因此在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,接近印度佛教原始思想的教义,被贬为“小乘”,受到普遍的蔑视。相反,以“利他”,倡导“人世”、“救世”的大乘思想则成为...

    魏承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74570090.html
  • 明朝宗教史之——衰微中起伏的佛教

    涉世利生 :世之士绅,有志向上、留心佛学者,往往深思高举,远弃世故,效枯木头陀以为妙行,殊不知佛已痛呵此辈,谓之焦芽、败种,言其不能涉俗利生,此政先儒所指虚无寂灭者,吾佛早已不容矣。佛教所贵,在乎...师或戏论,以为修学一种简略的法门,便能得到解脱;也有的人只学一部经论,就以为从事闻思了;有些人则只重修密,不学显教①。  在藏传佛教历史上,喇钦?贡巴饶萨和喀且班钦?释迦室二人是戴黄帽的,并都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1270217.html